欢迎来到beplay官网入口 !
中文 | English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百年三峡梦2022-11-15
- 发布日期 :
百年三峡梦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李麒 陈鸿丽 周华
一切伟大的创举和奇迹都源于梦想,梦想因希望而延续,因成功而灿烂,因坚持而辉煌。为了梦想,一个人可以为之奋斗一生,一个民族可以为之前赴后继!
三峡水利枢纽全景
长江治水之梦
长江从冰峰迭起、雪莲丛生的青藏高原浩浩荡荡奔腾而下,她全长63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国内河流;她从西到东,横贯中华大地,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0%;她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占全国淡水资源的40%,是世界上流域人口最多的大江。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滋润和哺育了华夏丰厚璀璨的历史和生生不息的文明。然而,恩泽与灾难总是相伴相行,千百年来,洪水始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的心腹之疾。长江水量具有季节分布不均衡的明显特征,每年6月至9月的汛期流量占到年径流量的70%至75%左右。据史籍记载,自汉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2096年间,长江共发生较大洪灾214次,平均不到10年就有一次。1931年,洪水肆虐,水淹武汉三镇,死亡达14万人,腐尸塞满汉口六渡桥一带的街道;1954年的特大洪水,武汉全城水困三月,京汉铁路中断近百天;1998年,长江流域大面积受灾,经济损失达2500亿元。根治长江水患,成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
百年逐梦成真
筑坝是人类探索出抵御洪水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在杰莱韦甘河上修建了异角突坝,从那时起人类便开始学习在江河上筑起水坝以抵御洪水侵犯。在中华民族的治水文明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了华夏民族治水防洪、改造自然的创造力;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思想,又引导了人们顺应天时、尊重自然的用水观。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古老的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华民族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成功象征,也是人类通过治水获得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成功标志。
距今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和距今3000万至4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造就了今日的长江,也造就了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三峡是长江流域最雄伟奇秀的山水画廊,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所组成。三峡是长江的咽喉,是寄托了人类治水梦想的神奇之地。兴建三峡工程,开发利用长江三峡水利资源,是多少代中国人的梦想。早在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闸堰其水而资其水利”,这是人类第一次提出在长江三峡上筑坝的伟大设想。1944年5月,65岁世界著名坝工专家萨凡奇来到中国考察,曾写出了著名的《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长江治理新纪元。
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民心稳。治水是毛泽东主席一直记挂在心的大事,1950年国庆节刚过,毛泽东就批准了荆江分洪工程以抵御长江水患。1952年2月,负责长江治理开发工作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成立,林一山任主任。1956年,毛泽东视察长沙后来到武汉,5月31日这天,毛泽东从武汉造船厂码头跃入长江,江天万里,搏击湍浪,信步江流之际,毛泽东感慨而作《水调歌头·游泳》,在这首词的结尾,毛泽东畅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958年底,长江水利委员会完成了《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明确在三斗坪的建坝方案。三峡工程,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契机,一个民族振兴的梦想,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曙光。但是不久,从1960年开始,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席卷中国大地,国民经济进入严重的困难时期,三峡工程也搁置下来。1978年,中国发生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筑坝三峡的宏愿,被邓小平同志重新提起。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筑坝三峡,不仅仅是一个梦,而是一个民族渴望崛起的雄心和力量。在邓小平同志的眼中,三峡大坝应该是一个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南水北调多功能为一体的巨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战略性重点工程。1989年3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出结论“三峡工程对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1990年国务院审查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该报告中再次明确了三峡工程在治理开发和保护长江中的关键地位。在历经半个世纪的勘测设计、规划论证后,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人等待了太久,中华民族等待了太久。
世纪大坝筑成
三峡工程的主体枢纽是大坝,但建造大坝需要截断滔滔江水,当上下游两道围堰截断长江主流后,大坝才能被浇筑。然而由于江水的流速太快、水深太深,抛投的石料不能一下子到达江底,围堰无法成型。作为截流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三峡总工程师郑守仁带领他的团队迎难而上。郑守仁回忆说,“60米的水深,就是在世界上已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它是最深的”。大江截流的难度堪称世界之最,三峡建设者经过科学论证、反复试验,最后通过平抛垫底、深水变浅的实践,形成拦截江流的围堰。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 |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 |
春去秋来,寒至暑往。经过建设者们十几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在中国最长的河流和最富诗意的峡谷中,这座苍龙般的大坝傲然崛起,稳如泰山。傲立峡江的这座大坝,其主体建筑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部分组成。
三峡大坝轴线全长2309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大坝混凝土浇筑总量2794万立方米,是此前世界上最大水电站伊泰普的两倍,比美国胡佛大坝的混凝土浇筑量高出10倍多。为了解决混凝土发热膨胀的问题,三峡工程师们将传统的水冷砂石料改为风冷,进入搅拌混凝土的拌合楼后再次冷风降温,通过“混凝土骨料二次风冷技术”,实现出机口混凝土平均温度为摄氏6.8度,打破了此前世界上行业专家给出的“出机口温度难以达到7摄氏度以下”的定论。
输变电工程承担着三峡电站全部机组满发2250万千瓦电力送出的重要任务,具有向华中、华东和广东电网送电的能力。三峡输变电工程共建设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7280公里,直流输电线路4913公里,交流变电总容量2275万千瓦,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在中国电力建设史上绝无仅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贯穿了三峡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种三峡创新模式使我国水轮机组设计制造水平和能力具有了国际竞争力。三峡之前,中国水轮发电机组制造能力仅320兆瓦,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并在水轮机水力设计、定子绕组绝缘、发电机蒸发冷却等方面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成功将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提高到700兆瓦,同时还提升了我国在直流输电设备主变压器、电站及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由此引领我国高压电器装备设计制造水平跨进国际先进行列。
发电机转子 | 机组转轮 |
三峡双线连续五级船闸,作为世界上首座全衬砌船闸,其建设难度之大也是世所罕见。船闸总长6.4公里,两侧开挖的直立墙高达68.5米,最大开挖高度为170米,为了防止如此高陡的岩石边坡塌,三峡工程师们采取锚、排结合的先进技术,在山体和闸墙背面设置排水系统减小山体水压力,在边坡布置锚索、锚杆等锚固设施拉紧岩体,把山体和边坡紧紧固定在一起,从而使船闸固若金汤。三峡船闸自2003年6月试通航以来,过闸货运量快速增长,2011年首次突破1亿吨,2019年达到1.46亿吨。截至2020年8月底,累计过闸货运量14.83亿吨,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
双线五级船闸
三峡工程在筑坝技术、导截流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均达到了当时世界领先水平,混凝土预冷二次风冷骨料技术获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船闸关键技术、大江截流技术、明渠导流及通航、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施工及拆除关键技术、水电站过渡过程关键技术、高混凝土坝整体稳定安全控制新理论等7项成果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共获中国专利240余项,形成中国规范、标准400余项。2011年,国际大坝委员会授予三峡工程“混凝土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2013年11月获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菲迪克百年重大土木工程杰出项目奖”。2019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菲迪克奖获奖证书
受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托,中国工程院对三峡工程建设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估的结论是: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效益显著、影响深远、利多弊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建成的杰出工程,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成功范例。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综合利用效益和技术水平等许多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工程设计难度超出了国内外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在筑坝、船闸、大型水轮发电机、混凝土施工等方面应用了大量卓越技术,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其专有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对推动世界水利水电行业技术进步起到巨大作用。三峡工程的建设,举全国科技界之力,从论证设计到施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铸就了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
治江利在千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使中国拥有了镇守长江洪水的雄关,千年治江战略,由此发生了根本转变。三峡工程通过洪水调节,有效地控制了上游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三峡工程兴建前,下游遇特大洪水主要依靠长江堤防及分蓄洪区等抵御洪水,防洪能力不足十年一遇;三峡工程建成后,荆江河段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2010年、2012年和2020年汛期遭遇建库以来的3次特大洪峰(洪峰流量超70000立方米/秒),通过三峡水库调蓄为下游拦洪削峰约40%,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防洪调度累计拦洪约230亿立方米,下游未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防洪经济效益达266.3亿元人民币。截至2020年8月,三峡工程累计拦洪63次,拦蓄洪水1800多亿立方米,极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确保了长江安澜,为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居乐业做出突出贡献。
随着三峡五线五级船闸的通航,响彻峡江的纤夫号子已成为遥远的绝唱,取而代之的是巨型轮船的悠悠汽笛。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沟通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交通大动脉。三峡工程建设之前,长江航道上、下游落差大、水流湍急,险滩密布,航行条件极为复杂,通航能力较弱,运输成本较高。三峡工程建成后,使三峡上游660公里的航道成为深水航道,显著地改善了宜昌至重庆间的通航条件,航运成本比兴建三峡工程前降低三分之一左右。川江通航能力的提高,撬动了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长江黄金水道的魅力得到了更充分的凸显。
今天,以这座全国最大的水电站为基点,一个供电半径上千公里,纵贯八省二市的三峡输变电系统腾空而起,湍流转换而成的电能,一瞬之间就从高山峡谷间穿向了神州大地。作为绿色再生清洁能源的三峡电力,每年可节约5000万吨燃煤,相当于减排1亿吨二氧化碳、200万吨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防止酸雨危害和温室效应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在全球呼吁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的今天,三峡工程无疑是中国带给世界的又一个惊喜。在为中国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增长提供巨量清洁能源的同时,三峡水库还可发挥枯水季节对下游的补水作用,三峡水库充沛的淡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在调节江水盈亏、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等方面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成功经验不仅是中国治水史上的一座丰碑,同时也是人类可以共享的一笔巨大财富,它对推动人类追求人水和谐、实现与自然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当我们站在人类治水兴利的历史坐标上审视它、端详它,不能不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自豪。回首三峡工程建设的十几年岁月,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不仅三峡库区百业俱兴,旧貌换新颜,整个长江流域都已山河巨变,重庆、宜昌、武汉的经济正随着新引擎的加入实现跨越式腾飞。今天,当我们穿越三峡时会惊奇地发现,古老的长江上新建了数十座宏伟壮观的大桥,桥的两岸是一座座美丽的城市与村庄,映衬出库区人民朴实而甜美的笑脸。这一座座承载着库区百姓希望的桥梁,跨越长江天堑,沟通了现实和梦想,这一张张亲切的面孔洋溢着幸福,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百年追梦,盛世梦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奋斗铸就的三峡工程,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利用自然资源的成功实践,是世界水利工程建筑史上的一个杰作,她的规模之大,效益之好,为世界瞩目,令国人骄傲。她是矗立世间的无字丰碑,成就她的,是无数革命先辈沸腾的滚滚热血,是一代代领导人的赤诚忠心、鞠躬尽瘁;她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地标,托起她的,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不屈的傲骨脊梁,是这个放飞希望、成就梦想的时代。她是一个牵动亿万人民情结、关系家国气运的工程,数以百万的奉献者们谱写了这伟大的乐章;她是让大江安澜的命脉工程,是提供强大能源的财富工程,是理政治国的民生工程,是让天蓝水清的生态建设工程,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典范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责任编辑 马凌云
作者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beplay官网入口 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1号四川大厦东塔楼11层 电话:010-88337627传真:010-68312828
京ICP备证05036770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69号技术支持:新网
beplay官网入口
《中国工程咨询》杂志